傳華創意企劃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交流
現在位置: 首頁 分享交流

2015/12/03

訓練服務機構TTQS實務導入與實踐_職能導向課程輔導

 訓練服務機構TTQS實務導入與實踐_職能導向課程輔導(盧信傳顧問撰)

一、緒論

    TTQS訓練品質推廣之本意在於強化企業組織訓練管理之能量。藉由政策性補助專案協助企業組織建立符合機構實務需求之訓練管理機制,實施推廣時間已將近10年,進以職能導向課程為接續專案,期以進一步協助企業或訓練機構,能重視訓練課程設計內涵能滿足實際上產業及工作任務上之需要,以達訓練目的的具體效益。然筆者(現任專案輔導顧問)在協助導入專案相關輔導任務上,以及在面對受輔機構實質需求,以及作業實施心態上的輔導觀察發現,存在於彙管機構、分區執行機構及受輔機構之間的對該職能導向課程內涵觀念界定、執行操作、以及審查重點上的認知及準備行動上的認知差異,故就輔導過程經驗及產出結果反思,從描述個案輔導經歷過程紀錄內容分析,目的試圖找出彙管、執行及受輔機構間的評量認知共識及專案效益平衡點,供後續專案推動之參考。

 

二、TTQS概知

    什麼是TTQSTTQS對事業機構的應用效益是什麼?以及如何有效地導入TTQS管理系統?主管機關重新定義TTQSTalent Quality-management System)為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目的在確保訓練管理流程之可靠性與正確性。TTQS管理致力於訓練品質與績效確保,並強化事業機構的辦訓之意願與能力,進而協助組織成員有效提升職場競爭力。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之建立,除可提升組織內訓練管理能力與績效外,亦可廣泛運用於職業訓練計畫之機構,做為辦訓體質之辨識工具。

    訓練品質管理,涵蓋「訓練流程」、「訓練流程管理」、「訓練流程管理品質」三個層次面,一個好的訓練內容的完善規劃,往往取決於訓練師資的品質,透過有效的訓練方法,來達成訓練目標;再者訓練實施過程品質管理,可呈現於課程規劃適切性與課程實行管控安排效益;關於訓練流程管理品質,重點在於練有效的訓練管理體系,以持續有效地推動事業機構的訓練管理機制。

    訓練管理架構通常包括:「計畫、實施與檢討」,在TTQS的品質管理系統架構上則分為PDDRO,即「計畫(Plan)、設計(Design)、執行(Do)、查核(Review)與成果(Outcome)」,其中「計畫」,重點在於明確事業機構的經營策略、年度經營重點計畫、年度訓練計畫、以及訓練管理能力評析等重要內容;設計重點在於年度訓練計畫課程的需求確認,以及課程目標設定與方案方案設計,執行的重點在於訓練實施其中後的管理作業安排與落實貫徹,以及實施過程簽呈及紀錄資料的收集彙整;查核的重點在訓練實施的管控與改善作業,以及訓練資料的彙整分析與儲存應用管理;成果的構面則在於確認訓練成效是否承達相關目標的分析與管理運用。

 

三、職能導向課程概知

    產業發展關鍵在於高素質之人才掌握,因此機構發展高附加價值的人才,成為參與產業競爭的重要課題。為促進產業發展,協助企業組織人力資源的轉型或變革,就產業人才開發與培育提供組織變革管理的有效工具,故推動以產業任務職能需求為導向的訓練及課程設計,期透過有效的產業職能基準界定,工作任務能力評鑑,以及符合職能內涵有效的訓練課程設計。

    職能導向課程發展係依據ADDIE教學設計模型,其包括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評估(Evaluation)五大面向的歸納,各項重點要求如下:

1.分析:發展課程應以產業、企業或組織有實質需要,故需透過具體職能基準依據或職能分析過程,同時依據職能需求分析,規劃系統性的課程地圖。

2.設計:為確保課程設計的適合性,依據職能需求分析產出之課程地圖,設定訓練目標,設計合適的教學架構,並依此發展完整課程內容。

3.發展:確定訓練目標與教學內容、對象後,決定適當的教學方法,以及選擇合適的教材與教學資源。

4.實施:依據訓練課程發展實際執行,保存實際課程實施辦理的資料證據,以確保實施教學品質。

5.評估:為確保課程成果的成效性,設計合適且有效的評量方式,並針對學習成果提出證據,規劃一套自我監控的機制,進行整體學習成效評估,提出未來改進的具體建議。

   綜言之,即將產業所需的人才規格化,藉此提供人才供需兩端的用人與培育參考,來規劃訓練課程,彌補能力落差,以確保訓練品質,提升勞動者素質,協助就業,支援產業所需的勞動力,降低事業機構人力耗損,並提高產業競爭力及營運價值。

 

三、依專案規範之輔導階段及產出設計輔導架構

   依據職能導向課程專案認證輔導輔助工具1040623,將輔導階段分為導入輔導指導發展職能導向課程審視申請資料三階段,就輔導次數約3-6次,包括導入1次,指導1~3次,審視申請資料1次。每階段的輔導項目及產出規範,在導入輔導」,重點工作在確定資格條件、現況診斷、討論職能依據、以及制訂輔導計畫,輔導產出為確定單位符合申請資格、確定欲發展之課程;「指導發展職能導向課程」,重點在協助產出職能資料、協助確定主要學習對象、課程地圖、指導召開利益關係人討論會議、協助訂定教學/訓練目標、檢視教學方法、檢視與協助調整課程內容、協助訂定評量方式、工具與成果證據、檢視教材與教學資源、檢視監控評估機制,產出為職能資料初稿、課程地圖初稿、確定教學/訓練目標、確定課程內容、確定教學方法、確定評量方式、工具與應產出之成果證據、確定輔助教學輔導與自主學習機制與資源概要、確定監控評估機制;「審視申請資料」,重點在檢視課程有依據課程規劃書辦理、運用審查指標逐條檢視申請文件,指導撰寫申請文件,產出為備齊申請文件與資料。

   依據認證規範,輔導目標ADDIE界定為:

A分析:產出職能資料(職能課程是用);依據職能與需求分析,確定主要學習對象,規劃課程架構與學習路徑。

D設計:確認訓練目標,使訓練目標依據對應的行為指標設定;確認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符合訓練目標及涵蓋的職能內涵;檢視學習方法能夠依據訓練目標、學習對象與學習內容而設計。

D發展/E評量:確定評量方式、程序與工具,能夠鑑定學習者達到訓練目標設定的能力水準;檢視教材與教學資源能夠配合課程的運作;確定監控評估機制。

    依據上述規範階段,擬定「職能導向課程輔導架構」如下表:

輔導階段

輔導項目

輔導目標

討論重點

檢視/產出

診斷

1.      確認機構資格條件

2.      現況檢視

3.      討論職能依據

制定輔導計畫

1.      機構申請訴求之動機與需求

2.      依據審查指標逐條檢視機構推動現況

3.      職能依據之研討及導入標的確認

審查診斷表

輔導計畫書

職能依據

指導發展課程_A分析

課程需求分析

 

確定職能資料及課程需求

確定規劃課程架構與學習路徑

1.      進行職能分析

2.      界定主要學習對象

3.      確定教學/訓練目的

4.      重組職能內涵

  調查統計分析資料(調查)

  先備條件

  課程架構或學習路徑

指導發展課程_D設計

訂定教學/訓練目標與課程內容

 

確認行為指標與課程目標

1.      訂定教學/訓練目標

2.      規劃課程內容

3.      設計評量方法

  教學/訓練目標

  課程內容

  評量方法

指導發展課程_D發展

選擇教學方法,準備教材與教學資源

確定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1.      選擇教學方法

2.      撰寫教材與講義

3.      準備教學資源

4.      編寫學生手冊

5.      編寫教師手冊

6.      發展評量工具

  教學方法

  教學資源

  評量工具

指導發展課程_I實施

辦理課程並進行評量

確定課程實施及進行評量

1.      辦理課程

2.      實施評量活動

  課程辦理相關文件記錄

  學習成果證據

指導發展課程_E評估

評量學習成果,監控評估課程成效及回饋修正

界定課程目標評量方式、程序及工具

1.      評量學習成果

2.      收集學習成果證據

3.      監控評估與回饋修正

  學習成果評量說明文件

  學習成果證據相關文件

  監控評估機制說明與記錄文件

審視申請資料

檢視課程有依據課程規劃書辦理

指導撰寫申請文件

運用審查指標逐條檢視申請文件

備齊申請文件與資料

應用工具

參考職能導向課程認證輔導輔助工具_輔導表單

 

四、輔導個案

該專案尚屬起步階段,目前通過家數有限,本文從實務輔導經驗紀錄內容分析,因此個案之選擇,以筆者實際受派案之輔導個案為主,受輔機構屬性,以具多年辦理訓練實務經驗之機構為主,依據機構產業、規模、導入推動人員,選擇3個個案,進行輔導經驗回顧及紀錄資料內容分析,摘要說明如下:

(一)個案簡介

1.      個案A:某專業職業訓練研究中心,該中心隸屬產業工會屬性,主要服務對象為各職業或地區產業工會,該中心具專屬訓練教室及專案推動團隊人員,並有多年協助政府機構推動專案計畫經驗及一定的訓練辦理能量。輔導需求:該機構依據推動訓練研究及專案管理人員需要,將職能導向課程界定為「督課管理」培訓,主要因應產業人力提升及訓練產業之發展需求,培育專業訓練管理人才,促使其具備訓練規劃設計、實施執行及成效控管及評估能力。主要訴求對象以從事專案訓練管理工作者。

2.      個案B:某專業職業工會,該機構推廣美甲專業技術,主要服務對象為失業勞工或欲從事應用美甲之訓練,並嘗試推動美甲技術認證,有自屬訓練教室及指派專責導入人員,有辦理產業人才投資專班經驗。輔導需求:旨在強化產業職能導向課程規畫需求,藉以設計適當的美甲技術訓練課程方案,並符合職能導向課程審查評鑑之要求。主要的課程界定為「時尚流行凝膠指甲彩繪」培訓,針對有意投入該產業工作的求職者,進行技術養成培訓,以協助其順利進入職場工作。

3.      個案3:某連鎖專業電腦補習班,該機構多年從事專業電腦補習教學,該機構有專責負責推動人員,並有全省29個訓練連鎖教室,主要服務一般社會大眾,具電腦軟硬體專業技術需求者,主要課程界定為「分校新任主管基礎訓練」,旨在培訓分公司主管及儲備主管人員,以確保個分區教室一致的服務品質管理,以及營收的增進。

(二)個案輔導歷程記錄

輔導階段

個案A

個案B

個案C

診斷

屬內部教育訓練課程,對象為該中心年度新進人員,目的期透過本課程學習,讓學員能強化自主完成開班準備、實施作業管理及結案報告編撰之能力。

依據事業機構送件認證審查會議結果不符之審核重點進行研討與修正。

該事業機構具實際辦理該送審課程經驗及過程資料,唯資料之回收及整理上有不足。該送審課程,雖以培養二級美甲師知能,但以利於就業之基礎訓練為目的,定職能等級2-3,其規範之工作任務內容及職能需要,來自產業實質調查,審查建議酌量課程實務辦理之管理需要。

分公司主管為重要關鍵職務,為實際業務營收成長的推動舵手,直接影響業績與目標的達成,尤其是在聯成電腦全台29所分校(分公司)的運作下,如何追求利潤且保持各分校齊一的高品質服務水準是本公司經營管理之要務。為使公司各項訓練規劃、展開滿足公司、工作、職能的需求,主要訓練及培育中高階主管、基層幹部及新進員工,以確保所有人員(總公司與直營分校)資格符合公司要求。

 

指導發展課程_A分析

中心並無針對訓練督課管理工作任務完成之能力進行相關訓練,該中心新進人員大多未具備督課管理相關經驗,為有效統一培養新進人員之訓練督課管理職能,故有辦理「訓練督課管理」訓練課程之需求。

根據勞動部公立職業訓練人數統計及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界定美甲師競爭激烈,更需要完整的職能訓練以進入職場。

邀約業界資深專家、大專院校美容相關科系主任、產業工會理事長,以及教育訓練領域專業訓練師,討論美甲師職能分析,並議決相關知識、技術做為職能內涵

進行分公司業務主管全面性訓練需求調查,分成營運管理、人員管理、一般管理與其他四大訓練類別,透過人員訪談與問卷方式進行調查。

經彙整調查結果,依訓練需求強度,遴選超過半數主管點選之課程需求項目,據以發展相關行動方案。

指導發展課程_D設計

「訓練督課管理」工作任務之行為指標及對應之職能內涵,本中心根據職能難易進行重組,並對應職能級別,擬訂職能內涵重組表。

訓練督課管理人員之行為指標區分為訓練督課管理人員訓練、On Job Training(OJT)及非急需訓練等三類,只針對排入訓練督課管理人員訓練之行為指標及職能內涵,進行重組,並召開於職能導向課程工作會議,會中討論職能重組及課程規劃。

基層美甲工作服務人員。其工作內容包含:手足保養、指甲藝術彩繪造型、人工指甲服務,為達到工作任務的要求──一個美甲師應具備有專業的知識及技術能力,因此在專業訓練課程規劃上應分別就學科及術科能力做分解,根據本會對學界、產業界及學員的調查分析,找出美甲師應備之職能內涵作為本職能導向課程規劃依據。

課程規劃係為提升本公司分校新任主管(擔任主管職未滿一年)之管理技能,期望對內部可以激發團隊士氣與人員管理,確保業務推動順暢、士氣高昂;對外部做好開疆拓土與增進營收、顧客滿意度高、學員回訓率高。終極目標皆能達成年度營運各項目標。課程規劃「分校新任主管基礎訓練」,並分成二階段實施合計24小時訓練。

指導發展課程_D發展

課程共分為五大單元課程「訓練規範概論」、「開班準備與作業管理」、「結案報告編撰」、「督課管理實習」及「結案報告編撰之相關能力」,每單元課程時數6小時,總課程時數達30小時

依據職能內涵重組結果,規劃全部課程77小時(一天7小時),其中手足保養概論9小時,手足保養技能 12小時,指甲彩繪概論6小時,指甲彩繪圖案繪製22小時,凝膠指甲概論3小時,凝膠指甲製作與卸除21小時,綜合練習4小時共77小時。

課程簡述如下:

第一階段: 分校新任主管基礎訓練()

  1.分公司櫃台績效帶領團隊激勵(6hrs)

  2.日常業務報表分析及各部門行政配合流程(6hrs)

第二階段: 分校新任主管基礎訓練()

  1.同業競爭分析及在地商圈經營(6hrs)

  2.員工訪談技巧及員工教育訓練(6hrs)

指導發展課程_I實施

各單元課程講師依據訓練目標、對象、內容及教學方法,研擬課程講義,依機構訓練品質管理手冊規定,進行教材審核作業,確認教材符合課程目標、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後,核定並印製各單元課程講義,並備學員簽到(退)及教學日誌,完整紀錄學員出缺勤狀況及課程教學情形。

課程學習輔導:學員實作課程均有專業師資指導,對學習成效較低或落後之學員,立即由師資針對個別問題解說,並實際示範操作流程。依據課程訓練目的,主要課程內容依照美甲產業基礎工作者技能及知能標準設計,協助學員投入美甲產業具備應有之技術與知識。

 

依據前項「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表」規劃要求,透過課堂上講解基本要義與實例,並請學員分享實際經驗,再透過分組討論模式共同探討最佳解決方案。

然為使參訓學員之訓練效果能移轉至工作場所,得以落實與實踐,透安排學員於課堂完成「行動計畫」線上撰寫活動。

指導發展課程_E評估

課程依成果評量方式與程序、評量工具,預先訂定學習成果證據,且符合教學目標、對象、內容、教學方法,並經職能導向課程專家會議之討論修正,訂定此一課程有以下學習成果證據,產生真實非假冒的學習成果證據

學習成果評量方式為紙筆測驗及實務操作兩種,知識性課程使用紙筆測驗測量學生學習成效及吸收程度,紙筆測驗評量學員知識學習程度展現;技術性課程藉由實務操作評量,實務操作評量學員技術熟練度、運用以及正確操作方法等。

透過原廠授權、教材和與國際接軌的電腦課程,幫助學員完成各式國際證照認證課程,習得課程中所教授之技能與技術後,經由原廠授權訓練中心認證師資與完整的認證輔導課程,順利考取原廠國際認證。

審視申請資料

職能導向課程規劃與執行報告書

職能導向課程規劃與執行報告書

職能導向課程規劃與執行報告書

歷程檢討

依據捐助章程規定以及新進人員教育訓練需要,確認本中心確實有發展「訓練督課管理人員」教育訓練課程之實際需求。

依據訓練品質管理手冊擬訂工作項目,並於323日及330日之職能導向會議,由資深督課人員及相關主管,討論彙整出工作任務、行為指標及對應之職能內涵(KSA),經整理後擬定「訓練督課管理人員」之職能內涵。依職能重組結果,規劃出四天課程共24小時(不含實習課程)之課程學習路徑及內容。依課程內容預先訂定學習成果評量方式與程序。以測驗題、作業產出及實習作為評量工具,測驗題為講師依據課程內容所擬定,作業則為學員於課堂之產出。

1.1:補充說明職能調查分析方式及程序,並提出調查統計分析結果。(佐證:整理本年度進行的學校及產業問卷調查統計資料)

1.2行為指標及職能對應參照輔導過程研討之F1表相關資料。

2.1/2.2訓練目標與職能內涵對應參照輔導過程研討之F 2表相關資料。

3.1/3.2教學方法依據職能內涵、學習活動的安排順序、課程執行方式原則(執行限制與必要條件),參照輔導過程研討之F3表相關資料。

5.1/5.2/5.3學習成果評量方式、學習成果證據、檢視監控流程、配合文件完整具體性、文件記錄與管理方式,對應參照輔導過程研討之F5表相關資料。

申請課程為機構管理性課程,並進行分校主管抽樣訪談,整理出相關需求,就訪談整理之實際需求轉化成課程之重組部分待實證。

引用課程未依據工作上需要調整,且執行報告內容資料編碼方式較為凌亂,資料對應不易,故整理上較為困難。

課程具已由高層決策簽定,利害關係人參與資料不足,為避免不實資料產生,得宜於課程進行過程檢討,並重新檢視課程需求、目標及課程設計內涵,於適當時間召開檢討會議,併入佐證資料。

 

五、檢討及建議

(一)發現問題

. 事業機構之導入專案之目的動機,主要是爭取政府補助資源、強化內部課程規劃、以及建置完善之訓練課程規劃機制。事業機構負責導入之人員組成,在訓練中心,以該機構單位之主管與訓練承辦人員為主,在產業工協會以承辦行政人員為主,在連鎖訓練機構,則包括專案導入負責人及各分校作業管理人員為主。然上述相關人員,各事業機構因規模大小不同,推動投入之人員數或對本專業知能的有限認知,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對相關ADDIE構面及審查項目條文概念及內涵釐清。又機構所呈送課程,除A個案訓練中心是重新規劃設計,並實施管理推動,B、C個案則是以呈送既有課程為資料基礎,在過往的規劃設計及成果要求之標準不明確,且過程的管理資料稍有遺缺,故在資料蒐集、撰寫、佐證資料準備的提供上,實有不足。

2.該輔導資源源自TTQS專案,且輔導資源重疊且有限的情況下,既使進行輔導建議規劃,也未必能夠依據受輔機構實際需要完成一定程度的輔導,雖以完善的輔導架構,也會因受輔機構人員對於專案內容、投入的動機、目的及完成輔導作業的內容準備即要求期待,影響整個輔導的進度。如本次A個案因有專人進行,及高階主管相關資源投入,可以從規劃設計到執行結果連結一致的完成,B個案則由指派管理人,就審查文件探討,過程在文件結構編撰上反覆討論,實務管理進度上稍有不足,C個案,因應政策補助需要,提出專案申請,有自主訓練管理規劃能力,並不認同該申請案對組織的營運效益上有實質幫助。

3.該專案審查機制不透明且過於嚴苛,又沒有申訴說明機會,僅就專家主觀性文件判斷機構呈送的申請書及佐證資料的符合性,有沒有明確的審查準則範本,同時又要求申請單位過多的文件作證資料重整,以及遺缺文件補充編寫,讓受輔機構認為該機制準則不明,標準不一,增加許多行政文書作業,且對機構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效益,故多意興闌珊。

(二)輔導建議

1.重新建構輔導機制:結合政策資源及輔導專業,以輔訓的方式進行對受輔導機構導入TTQS及職能課程規劃的務實行動。重質而非重量,集中輔導資源給真正需要,且願意配合的事業機構,並以年度8-12次輔導每次依作業進度規劃輔導時數,作為導入機制的規劃,以產出真正的輔導效益。一方面建立受輔導機構管理人員正確的訓練管理概念及技術,另一方面透過受輔機構的實務需要及規模,客製化建置管理機制。

2.受輔導機構的相對資源投入:要求參與專案輔導機構,應有對應的資源投入,比如人力的確認,時間的投注,實際資料的明確提供,高階的承諾與配合,並以配合受輔機構營運現況的實際需要,檢視機構的人力資源運用機制,以及訓練管理模式,並依現況調整或重現是當的訓練管理系統或依據完成任務之能力需要,規劃是當的職能課程。

3.簡化文書報告撰寫,落實輔導應用效用:課程規劃之目的在於建立明確的執行思考,但過程繁瑣的文字陳述對於訓練實實並無真正的幫助實效,審查文件應基於課程目的及設計之綱要內容連連結,以及實施可能效用評析,並非糾結在文字陳述的用字遣詞。審查機制宜建置明確參考範本,並指出需付或不需付之資料說明,而非僅讓受輔導機構單方面的整理一堆非相關品質效用連結說明之資料。

 

六、結論

組織推動人才管理,組織發展人才管理應基於以下三個層次:

1.      基於產業生態:由於科技環境變化的動態需要,及時彈性與透明開放,組織在人才管理上須重視體制的建立、政策的擬定,以及順應組織的發展階段,推展人才管理略。

2.      基於策略模式:透過系統化模式的建立,界定需求人才,考量取得來源,思考如何配置運用與激勵,以及明確衡量人才效用的指標。

3.      基於行政落實:策略模式的程序化管理,作業管理程序的持續調整,以及資訊管理與資源投入的支持與強化。

該職能課程之導入有益於組織機構培育營運關鍵人才,同時建立人才培育管理機制,透過職能導向課程與TTQS的人才發展機制結合,進一步強化組織人力策略性發展。


Facebook Login